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俞菲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年第8期5-8,共4页
摘 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近年来,血清肌红蛋白(Myoglobin, Myo)和肌钙蛋白(Troponin, Tn)被广泛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突发性完全或部分闭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的临床综合征。它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栓形成引起,造成心肌供血不足,最终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和心肌功能的损害。AMI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心血管疾病,它的早期和准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AMI的诊断存在一些难点和挑战。首先,AMI的症状和体征并不具有特异性,与其他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似,例如胸痛、呼吸困难、恶心等。这使得临床医生很难仅依靠症状来准确诊断AMI,需要结合其他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其次,AMI的诊断需要依靠心电图(ECG)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然而,ECG的变化并非所有AMI患者都能及时显示出来,尤其是在早期阶段。有时,ECG的变化可能很轻微或不明显,导致诊断的延迟或误诊。另外,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升高是AMI诊断的重要依据,但在早期诊断时,其浓度可能尚未达到显著升高的水平,使得诊断的确定性降低。此外,AMI的诊断还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例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和女性等特殊人群,可能出现非典型的症状和ECG表现,增加了诊断的困难性。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ECG结果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进行全面评估和判断。
分 类 号:R542.2[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