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同济医院超声医学科,上海200065 [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重庆402160 [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中医肿瘤科,上海200062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年第11期191-197,共7页
基 金:上海市普陀区卫生健康系统科技创新项目,项目编号:ptkwws202315。
摘 要:观察四君子汤对结肠癌原发瘤切除后对肝脏转移瘤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皮下接种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株,当生长至500mm3左右时(原发瘤),肝门静脉注射结肠癌细胞,随机分为3组:原发瘤切除组、原发瘤未切组、原发瘤切除加四君子汤干预组(简称四君子汤)。用动物活体成像等技术观察了肝脏转移瘤的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则用于检测了肝脏转移瘤微血管密度以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其中包括VEGF、PDGF、bFGF等促进因子,以及Dll4、ES、TSP-1等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原发瘤切除后的第14天,小鼠肝脏荧光强度表现为原发瘤切除组 > 原发瘤未切除组 > 四君子汤组,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均具有意义(P < 0.05;P < 0.05)。肝脏质量方面,原发瘤切除组的重量高于未切除组(P < 0.05),而四君子汤组则较原发瘤切除组轻(P < 0.05)。另外,微血管密度在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也是显著的,表现为原发瘤切除组 > 原发瘤未切除组 > 四君子汤组(P < 0.05;P < 0.05)。在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方面,VEGF、PDGF以及bFGF的表达在原发瘤切除组中较未切除组显著增加(P < 0.05;P < 0.05),然而四君子汤组的表达则低于原发瘤切除组。而对于ES和TSP-1,原发瘤切除组的表达低于未切除组(P < 0.05;P < 0.05),而四君子汤组的表达则高于原发瘤切除组(P < 0.05;P < 0.05)。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四君子汤通过调节术后的血管生长因子水平,有效降低了转移瘤的血管生成情况,从而抑制了原发瘤切除引起的结肠癌肝转移的促进作用。这一研究揭示了四君子汤在肝脏转移瘤治疗中的潜在机制,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