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林芝市气象局,西藏林芝856000 [2]朗县气象局,西藏林芝860400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2023年第10期14-17,共4页
摘 要:本文利用常规高空、地面、卫星云图等观测资料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逐小时再分析资料(ERA-5分辨率为0.25°×0.25°),应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从环流背景、系统发展演变、物理量场等方面,分析2022年9月3日~9月7日林芝市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发生发展的天气形势及主要影响系统,以及比湿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垂直速度的强弱,水汽的配置和输送情况,对以上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探讨了此次强降雨发生的物理机制,并对CMA、EC两家数值模式预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深厚的高原低涡和长时间稳定维持的高原切变线是此次持续性强降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西南涡及台风“轩诺”共同组织高原系统东移。(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西南暖湿急流为此次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3)林芝上空600hPa和500hPa的比湿分别达到了11g/kg、8g/kg以上,处于湿区中心。(4)林芝高空散度为正值区,低层(600、700hPa)散度为负值区,高低空散度场配置有利于降水的发生和维持。(5)在有利的天气形势下,林芝地形对降水有明显的增幅作用,地形的动力抬升作用有利于林芝东南部强降雨的产生。(6) CMA与ECMWF两家数值模式对比发现,模式对高原地区降水量级预报存在较明显的偏差。
关 键 词:高原切变线持续性强降水水汽通量散度地形影响 特征 分析
分 类 号:P426.6[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