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邱玉婷
机构地区:[1]江苏师范大学哲学范式研究院,江苏徐州221116
出 处:《时代人物》2023年第26期81-84,共4页Times Figure
基 金: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马克思实践观的现实性研究”(KYCX22_2686)
摘 要: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系统的提出的“现实的个人”思想是其唯物史观理论的出发点,该思想是建立在对思辨唯心主义以及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之上的。“现实的个人”的确立一方面表征着马克思将“现实的个人”置于现实的社会历史中去考察,另一方面体现着马克思对人的存在方式——劳动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方式的确证。通过对马克思现实的个人及其存在方式思想的逻辑进路的梳理和研究,既可以全面把握马克思思想嬗变历程,还能深入理解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8.1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