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折子戏《拜月亭·踏伞》的演变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铭慧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省苏州市215000

出  处:《花溪》2023年第30期0101-0103,共3页Flower Stream

摘  要:《拜月亭·踏伞》作为当今盛演于昆剧、越剧、莆仙戏等多个地方剧种的折子戏,其折目最早可上溯至《六十种曲》、世德堂本等记载早期舞台演出的全本,其中尚无伞戏动作痕迹;后经弋阳腔、青阳腔等地方声腔的演出,发展出抢伞、还伞等舞台动作;至莆仙戏,则已可见丰富复杂的伞戏,伞亦随之成为该段情节的重要表现道具。从无伞戏,到扯伞、踏伞,再至《缀白裘》中将该昆剧折目正式定名为《踏伞》,《隆遇瑞兰》经过了诸多地方剧种的不断创新,成为今天戏曲舞台上我们熟知的《踏伞》,这其中体现的是古典戏曲向舞台的回归。

关 键 词:《拜月亭》 《踏伞》 伞戏 舞台化 

分 类 号:I[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