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安徽大学哲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2]安徽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出 处:《小说月刊(下半月)》2023年第6期248-250,共3页Novel Monthly
基 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康德理论哲学著作翻译与研究”(课题编号:AHSKYG2017D12)
摘 要:列宁批判弗·保尔逊对“康德哲学的中心”的理解。保尔逊认为这中心是研究“知识和信仰之间”的世界,列宁说当保尔逊批判唯物主义者时,把精神和物质对立起来;当他维护唯心主义时,坚持万物有灵论的主张;列宁揭示康德的“自在之物”是空洞抽象的“思想之物”。因为在康德那里认识把自然界和人分隔开来;而事实认识是把二者结合起来;在康德那里,自在之物“空洞的抽象”代替了实物的知识日益深入的、活生生的进展。康德的最大功绩是使辩证法脱离了“随意性的假象”。康德的辩证法(理性矛盾),又称为先验的幻相、假象的逻辑。它的产生是知性范畴超越现象界去追求无限的理念时,必然产生理性矛盾。它不是逻辑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生并非是“随意性”的,而是必然的。列宁通过对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书中一条哲学名言给予了精确的概括。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7.15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