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翔虹
机构地区:[1]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出 处:《动画大王》2023年第2期123-125,共3页
摘 要:1“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班固《汉书·元帝纪》和《汉书·匈奴传》。此后,以昭君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且多见于元明清戏曲。最为著名的有马致远所作元杂剧《汉宫秋》和关汉卿所作元杂剧《汉元帝哭昭君》。到了近现代文学时期,又有郭沫若与曹禺创作的两部同名话剧《王昭君》。与以往昭君题材的文学作品相比,曹禺所作《王昭君》有两大不同:其一,作者一改昭君的悲剧形象,将其塑造成一位勇敢善良的和平使者(如图 1 所示);其二,故事情境的发生主要设定在昭君出塞之后。曹禺先生后期的艺术成就虽稍逊色于前期,但笔者认为,他的历史剧《王昭君》不失为一篇上好的佳作。尤其在人物形象方面,不仅生动刻画出昭君等主要人物,更挖掘出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次要人物,如孙美人、姜夫人、王龙、温敦等。其中,匈奴老奴隶苦伶仃的形象独具特色,对这个角色的解读对于整体把握作品有着重大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9.1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