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韩乐洋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00
出 处:《喜剧世界(中旬刊)》2023年第10期115-117,共3页
摘 要:王献之身为王羲之第七子,书法风格传承了其父亲王羲之的精髓,吸收了矫若惊龙、遒美健秀之美,以及张芝连珠不绝之美,又糅合自身意境,他以自己的笔法、结构和章法等特点,形成了独特的“王献之体”,不拘一格,推陈出新,创作了破体书和一笔书,既是对前人的总结又是对后世新书风的开辟。被后人称为“子为神骏,父得灵和”。在中唐时期,张怀瓘对王献之的书法进行了彻底的平反,认为他的书法与王羲之的书法同属典范,并合称为“二王”,成了后世尊奉的典范。这种独特的书风为当时的书法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后世的书法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体现了书法艺术的一种发展趋势,即从过于注重形式和规矩,到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创新性的表现。本文将对王献之书风在中国书法史上发挥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作系统性的梳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