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卢芳妮
机构地区:[1]柳州市博物馆
出 处:《海外文摘》2023年第8期54-56,共3页Overseas Digest
摘 要: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世居民族有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另有满、蒙古、朝鲜、白等40多个其他民族成分。该地区大部分属于喀斯特地貌,其独特的地貌特征、气候特点与历史条件,使聚居于该处的壮族、侗族、苗族与瑶族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生态民俗。其深入到各少数民族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娱乐庆典等各个环节,具有极高的人文研究意义与文化开发价值。但因发展环境、经济条件等问题,诸多优秀传统生态民俗因盲目或破坏性开发而遭到破坏,这严重影响了传统生态民俗这一宝贵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因此,基于传统生态民俗的特征与发展现状,探索其发展策略就成为相关学者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民俗的特征分析出发,全面探讨传统生态民俗因环境因素与历史问题导致的技巧性较强、体系发展分散化、技术传承私密化等特点,并基于对柳州地区壮族、侗族、苗族与瑶族等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民俗发展现状开展的研究,从保留民俗实践特性、完善法律法规建设、落脚继承着眼发扬传播三个角度,针对性地提出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民俗的发展策略,以期为优秀传统生态民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事业提供行之有效的研究参考与策略借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