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符愔畅
机构地区:[1]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中西创新学院(中国澳门)
出 处:《文存阅刊》2023年第18期22-24,共3页
摘 要:本文称隋唐以前的岭南文学为“前岭南时代”,“前”有两重含义:一方面,是岭南出现真正的文学之前;另一方面,是岭南出现本土意识之前。我们今天谈论的岭南文学,尤其是它的“前半段”,实际上默认谈论的是以儒家文化的变迁为背景、以汉民族创作者为主体、以中原价值观和教育成果为体现的文学。前岭南时代,岭南人口中少数民族占据主体地位,作为外来人口的汉民族,对这一地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正在缓慢形成,汉化与儒化的进度仍在推行当中。在前岭南时代,南下的社会精英、先进的农作技术促进了早期岭南社会尤其是中心城市的发展,中心城市的出现为文化与教育资源的聚集提供了可能。尽管此时中央政权的政策与态度对岭南地区的社会发展有几乎决定性的影响,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此时的岭南只是历史时期对应的地理范围和概念,处在真正与地域文化和区域文学发生关系之前的阶段;经过前岭南时代的涵化和积累,才有了后来的岭南本土意识,“岭南”才真正冲破地名、真正成为一个地区文化的依托,进入了文学和文化意义上的“岭南时代”。本文对文学史场域中的岭南文学早期特质研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14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