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芳羽
机构地区:[1]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出 处:《小说月刊(下半月)》2023年第14期197-199,共3页Novel Monthly
摘 要:许多学者主张从表意到表音是世界文字发展的共同轨迹,认为汉字繁难,追求汉字拼音化。在1955年《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出台前后,知识界围绕着汉字是否应该拼音化、汉字能不能拼音化等问题的思想争鸣逐渐公开化,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这场思想争鸣客观上使得党和政府进一步意识到汉字拼音化的方向并不是定论,而这一争论所留下的思想遗产也为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调整文字改革方向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论述汉字拼音化的起源、发展历程、思想争论及实践困难性,探讨字符化的汉字不可替代的地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52.15.24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