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妍[1]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
出 处:《区域治理》2024年第8期82-84,共3页REGIONAL GOVENANCE
摘 要:贪污贿赂犯罪的治理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重刑高压上,而是应当深入探索犯罪原因,从源头上进行遏制与防治。从犯罪学的视角来看,贪污贿赂犯罪是社会因素与个体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失范理论与相对剥夺理论,行为人在与参照群体的比较中感受到相对剥夺,在目标和手段的不和谐中产生紧张情绪,最终在贪污贿赂犯罪中发泄自己的敌意。根据社会交往理论,行为人在与亲密群体的交往中学会了贪污贿赂行为,在周围环境的刺激中着手实施了犯罪,在外部、替代与自我的不断强化中将犯罪行为持续下去。根据理性选择理论与日常活动理论,行为人在日常活动中能够发现适宜且缺乏保卫的目标,在金钱至上价值观、群体压力及家庭因素的影响下逐渐产生了犯罪动机,通过对犯罪所得和损失的理性衡量,行为人作出实施贪污贿赂犯罪的决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7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