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彭升[1]
机构地区:[1]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广州510280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4年第3期0116-0119,共4页
摘 要:分析在小儿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过程中使用输液泵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烧伤休克期患儿临床资料并根据患儿治疗手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接受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普通输液法、传统输血治疗和胃管一次性推注,观察组患儿采用输液泵输液、输血和肠内营养,对比液体复苏后第1个24h及第2个24h两组患儿平均尿量、晶体系数及水分系数,比较补液前后两组患儿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红细胞比容(HCT)水平、尿量、血氧饱和度(SPO2)及并发症情况总发生率。结果:液体复苏后第1个24h及第2个24h观察组患儿平均尿量、晶体系数及水分系数均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第1个24h及第二个24h补液系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液前两组患儿Hb、PLT、H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液后24h后及补液48h后观察组Hb、PLT和HCT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补液前尿量及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液24h后及补液48h后观察组尿量较对照组多(P<0.05)。两组补液24h后及补液48h后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过程中应用输液泵能够提高液体复苏效果,可有效改善患儿预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1.24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