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时代人物》2024年第6期79-81,共3页Times Figure
基 金:2022年河北省社科联指令性项目《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人民主体本质特征》(202207045);2023年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河北省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2303076)
摘 要:从“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升华,标志着共同体研究发生了质的飞跃,实现了从真理性向真理正义性的转化。通过分析近代西方社会理论中共同体的概念化过程与类别化分析,可以发现西方理论中的局限性,与之相比,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类性追求,如今,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成为超越西方普世价值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这也决定了新时代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了共同体道路的必然性选择。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流变和实践演变置于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史,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认识与发展经历了从西方性到中国化再到国际化的过程,揭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民族人民主体性到世界人民主体性的特征演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