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宿州市第十一中学
出 处:《艺术时尚》2024年第1期0015-0017,共3页
基 金:宿州学院教研项目:课程思政背景下的红色电影歌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功能与价值研究,项目编号:SZXY2022KSJY10;省级校企合作项目:宿州学院宿州市埇桥区翰林宿州幼儿园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项目编号:2022xqhz082;省级教材建设项目:声乐基础与幼儿歌曲演唱,项目编号:2022jcjs113;宿州学院第四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项目,项目编号:2020XJHB08。
摘 要:1926年,第一首中国电影歌曲《乳娘曲》诞生,中国的文艺界人士从此开启了漫长的电影歌曲探索与创新之路。1934年6月14日,电影《渔光曲》在上海首映后,好评如潮,电影同名主题曲迅速传遍大江南北。音乐家聂耳这样评价《渔光曲》:“其轰动的影响甚至成了后来影片要配上音乐才能卖座的一个潮流。”此后,电影歌曲越来越成为衡量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繁荣文学艺术、发展科学文化的“双百”方针,中国电影与电影歌曲迎来了繁荣发展时期。195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五朵金花》,打破了传统音乐故事片模式,开启了对唱模式在影片中的运用,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1960年,我国第一部音乐故事影片《刘三姐》上映,影片中山清水秀,奇峰林立,江边翠竹掩映,迷人的地方戏曲,一幕幕特有的对歌,既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又宛如一幅幅山水画卷,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1964年,电影《阿诗玛》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标志着中国电影音乐从单一电影插曲走向全景式歌剧影片。改革开放以来,电影歌曲体裁日趋丰富,风格日趋多样,文学性、艺术性与思想性得到进一步深化,历史文化价值得到集中体现,教育意义得到普遍提升,中国电影歌曲的文学艺术价值和当代传播意义值得探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2.21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