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 东莞 523000 [2]东莞东华医院脊柱外科,广东 东莞 523000 [3]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骨科,广东 东莞 523000 [4]东莞东华医院影像科,广东 东莞 523000
出 处:《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4年第7期0029-0033,共5页
基 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A030313894)。
摘 要:评价核磁共振神经显像技术(MRN)指导L5-S1经椎板间隙入路内镜下髓核摘除术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内镜下髓核摘除术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20~66岁,平均41.5岁。术前采用3.0T磁共振进行MRN扫描,测量分析MRN图像中S1神经根与硬膜囊边缘的距离及夹角、与突出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从硬膜囊起始点与腰间盘之间关系、变异情况,临床观察一次穿刺成功率,硬膜损伤发生率、神经根损伤发生率,比较VAS评分、ODI指数不同时间点的统计学差异,腰椎功能优良率。结果 根据MRN图像观察结果:S1神经根与硬膜囊边缘的距离为(13.10±1.80)~(13.25±1.60)mm;与硬膜囊夹角为(20.65±1.25)0~(21.35±2.15)0;S1神经根75%起始于L5/S1椎间盘平面上缘,25%起始于L5/S1椎间盘平面;变异神经根1例。术中一次穿刺成率98%,硬膜损伤1例,无神经根损伤,手术切口I期愈合,VAS、ODI评分术后较术前低(P<0.05);腰椎功能优良率92.0%。结论 MRN能清晰显示突出椎间盘、神经根及硬膜囊之间的关系,能有效指导L5-S1经椎板间隙脊柱内镜穿刺方法的选择和手术安全性的评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