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曹慧君
机构地区:[1]景德镇市演艺有限公司
出 处:《海外文摘》2024年第2期0015-0017,共3页Overseas Digest
摘 要:中国作为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也拥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使人们了解音乐艺术的演变与发展,从而提高社会文化建设水平。在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当中,民族弹拨乐器是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古代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受到了不少民众的喜爱。民族弹拨乐器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极具特色,种类也较为繁多,琴、瑟、筑、筝、箜篌、阮、三弦以及扬琴等都是重要的民族弹拨乐器。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的总称,虽然与敲击乐器和吹管乐器相比,民族弹拨乐器的出现要晚得多,但在周代也已经被使用了。随着朝代的不断更替,民族弹拨乐器也实现了自身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弹拨乐器世界,其形制的不同也造成了演奏艺术的差异,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更为多样的演奏效果和艺术魅力。现如今,社会进步使得人们提高了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国家和政府部门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期能够实现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而作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瑰宝,民族弹拨乐器的保护与传承也非常关键,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智慧,也极具包容性,将现代元素融入到其中,能促进民族弹拨乐器的长远发展。本文围绕民族弹拨乐器的演奏艺术和音乐个性展开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够促进民族弹拨乐器的现代化发展,提高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水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