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于晓苏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4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2024年第8期171-174,共4页
摘 要:从地理位置考虑,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及地中海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地震区域分布较广且灾害影响较为严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由此,提高建筑抗震性能、降低地震反应是我国长期以来较为重视的建设板块。隔震技术是一种与传统结构抗震设计概念截然不同新型抗震技术,具有减震效果好、震后损伤小且易修复等优点,可有效提高建筑的灾害防御能力,近年来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根据《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的新建医院建筑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采用隔震减震技术。医疗建筑本身有一定的工艺要求,其功能流线、机电设备以及建筑与景观的室内外关系设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隔震结构与传统刚性结构有较大的差别,在设计过程中有诸多特殊问题需要格外注意。本文以某医院为例,在采用隔震技术的基础上,分析建筑设计过程中,与传统结构类型建筑的不同点及处理手法,为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经验借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2.21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