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淋湄
机构地区:[1]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雨露风》2024年第7期0049-0051,共3页
摘 要: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他的《故乡》收录于短篇小说集《呐喊》中,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中“我”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而故乡却已物是人非。作为《故乡》的主角之一,杨二嫂形象一直以来备受争议,观点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杨二嫂是个尖酸刻薄的市侩小人,并否认鲁迅对杨二嫂怀有同情之心。这一派观点主要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之间,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何林为首,他在分析杨二嫂这个人物形象时,说“她是一个自私的城市落后贫民的形象”[1]。紧接着教学参考书《新课型设计》与李何林的观点不谋而合,书中写道:“杨二嫂是个尖酸刻薄、势利贪小的农村市镇中庸俗的小市民形象。”[2]魏金枝在《谈〈故乡〉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中说杨二嫂“具有敌人的思想和行为”[3];还有《中学语文现代作品详析》中表明“杨二嫂有着卑琐的灵魂”。[4]这种观点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当时阶级观点突出,而《故乡》一文中杨二嫂具有小市民阶级的习性,自然受到强烈的批判。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