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江南大学
出 处:《海外文摘》2024年第5期0005-0007,共3页Overseas Digest
基 金:江南大学基本科研计划重点项目“语言认知与跨文化研究”(2020JDZD02)的阶段性成果,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摘 要:《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以下简称霍桑)的作品。由于《红字》文本本身的复杂性和霍桑对作品中的女性角色的矛盾态度,人们很难对霍桑的性别概念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在国外,《红字》的研究集中在文化和历史领域,桑斯特加德·亚当对海丝特·白兰这一人物和她所象征的宗教内涵进行研究,指出海丝特·白兰的宗教文化符号意义。尼娜·贝姆从性别关系的角度,特别是女性对男性的态度,分析了霍桑作品前后主题的变化。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女主人公的女性形象的研究(李如寿,2005)、女性主义思想的萌发(李也夏,2010)和爱情的悲剧(王流花,2013)。也有学者对文本中的性别二元对立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高秦霞,2022)。然而,总的来说,国内外学者对霍桑的女性主义思想分析还不够全面深入,几乎没有人探究霍桑的厌女情结,忽略了他同时兼具女性主义思想和厌女情结的矛盾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