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2]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671006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4年第11期068-071,共4页
基 金:西南林业大学人文社科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WKQN2309);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基础研究专项,项目编号(202401CF070082);校级科研启动专项,项目编号(110223010)。
摘 要:“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粮食安全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而耕地生产潜力对粮食安全有直接影响,更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开展耕地生产潜力区域分异规律研究对区域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鉴于云南省耕地资源稀缺性和破碎化等特征,本文以云南省为例,借助ArcGIS10.8软件,采用莫兰指数法、空间分析法,研究1970-2010年间云南省耕地生产潜力的区域分异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并提出合理利用耕地的相关建议。结果表明,云南省1970-2010年耕地生产潜力高的地区分布在昆明、曲靖、玉溪等滇中地区,耕地生产潜力弱的主要分布在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等滇西北地区;云南省1970-2010年耕地生产潜力的Moran's I指数分别为0.38、0.51、0.54、0.58、0.49,Moran's I指数均为正值,说明云南省的耕地生产潜力存在正相关性和强空间聚集性;1970-2010年云南省耕地生产潜力变化率指数为-1.574%、-7.19%、15.557%、5.504%,呈现波浪式变化趋势。通过研究充分了解了云南省的耕地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异规律,获悉影响云南省耕地生产潜力的相关因素,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关 键 词:耕地生产潜力 GIS技术 莫兰指数法 空间分析 变化率指数
分 类 号:P208[天文地球—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8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