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VEGF、vWF检测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行静脉留置针后血管内皮损伤的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邹宗江 张磊 

机构地区:[1]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400000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4年第12期191-194,共4页

摘  要:分析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检测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行静脉留置针后血管内皮损伤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2年7月~2024年1月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慢性肾脏病患者17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血管内皮损伤,将其分为非损伤组和损伤组,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穿刺位置、置管成功穿刺次数等临床资料,另分别于穿刺前10min和置管后3d采集患者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相应时间患者血清VEGF、vWF的表达水平,结合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分析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171例患者当中,51例患者发生血管损伤,发生率为29.8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置管后3d VEGF、置管后3d vW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置管后3d VEGF、置管后3d vWF均为慢性肾脏病患者行静脉留置针血管内皮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 显示,置管后3d VEGF、置管后3d vWF及模型Y均能较好地预测血管内皮损伤的发生,其中以模型Y的预测效能最高,AUC=0.876(95%CI=0.817~0.921);Hosmer-Lemeshow检验χ2=3.277,P=0.916。结论 血清VEGF、vWF与慢性肾脏病患者行静脉留置针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密切,结合相关危险因素联合构建预测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血管内皮损伤的发生,为早期防治提供参考。

关 键 词:慢性肾脏病 静脉留置针 血管内皮损伤 VEGF VWF 预测模型 

分 类 号:R543.6[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