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买莉娟
机构地区:[1]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财会学院
出 处:《海外文摘》2024年第14期0041-0043,共3页Overseas Digest
摘 要:母亲形象在我国古代文学历史上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女性形象类型,它的原型可以追溯到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西王母等,历代的文学作品中也都有非常多的母亲形象描写和塑造。话本,意思是说话的底本,又叫说话、词话。自宋代开始流行说书的娱乐形式,其内容为说书人讲唱各种题材类型的故事,其讲唱内容的底本,即称为“话本”。拟话本小说,是明代兴起的短篇小说的一种创作形式,它是由文人模拟宋元话本而创作的。它与话本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白话小说;其不同点是拟话本不再是说话艺人说唱的底本,而是专供人们阅读欣赏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宋元以来的讲唱文学已逐渐脱离了口头创作阶段,进而发展成为作家的书面文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供市民阶层消遣娱乐的拟话本小说。拟话本小说中,有很多母亲形象。但是,这些母亲形象存在一些艺术缺陷。本文对此展开简单论述,旨在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研究者去探究这个话题,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关于母亲形象和明清拟话本小说的相关研究工作,促进该领域的进步发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