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姚汶杉
机构地区:[1]西北民族大学
出 处:《海外文摘》2024年第17期0005-0007,共3页Overseas Digest
摘 要:川端康成于1935年创作的《雪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雪国的凄美爱情故事。作者将主人公们悲剧的命运,通过传统日式美学的优雅笔触呈现,作品不但反映了川端康成的物哀美学思想,其死亡观与人生观也可见一二。《雪国》中的死亡情节作为整部作品的关键意象,既为故事奠定了阴郁的基调,也是人物悲剧命运的核心。死亡意象使作品不流于表面,在完成了情节书写的同时,展现出其特有的美学价值。本文将基于日本美学本位理论,以美学视域的研究视角,通过文本细读法、精神分析法等方法,探讨《雪国》中的死亡意象。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