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观察  

作  者:李广洲[1] 

机构地区:[1]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河北唐山064000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5年第1期069-072,共4页

摘  要:研究溶栓联合抗凝治疗在普通外科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并发症方面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了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接受普通外科手术并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的100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凝治疗,口服华法林2.5mg/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100IU/d。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溶栓,静脉滴注尿激酶20万IU/d。两组疗程均为7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下肢肿胀程度、D-二聚体水平、血栓大小(长度、宽度、厚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下肢肿胀程度采用患健侧周径差与健侧周径的比值计算,测量部位包括小腿最粗处、膝关节上10cm、踝关节三处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下肢肿胀程度、D-二聚体水平、血栓大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实验组在小腿、膝上、踝部的肿胀程度分别为(8.2±2.1)%、(6.5±1.8)%、(4.2±1.3)%,D-二聚体为(0.83±0.21)mg/L,血栓长度、宽度、厚度分别为(2.3±0.8)cm、(0.8±0.2)cm、(0.4±0.1)cm,均优于对照组的(16.4±3.7)%、(13.1±3.2)%、(8.5±2.6)%和(1.47±0.35)mg/L、(4.2±1.1)cm、(1.2±0.3)cm、(0.7±0.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2/50)和2.00%(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为轻度皮下出血或齿龈出血,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 对普外手术后并发下肢DVT患者实施溶栓联合抗凝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肢肿胀症状,降低D-二聚体水平,促进血栓溶解,临床疗效确切;且未增加严重出血等并发症风险,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 键 词:普外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溶栓 抗凝 

分 类 号:R459.3[医药卫生—治疗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