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训练及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文静 

机构地区:[1]江苏钟山老年康复医院,江苏南京210000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5年第1期013-017,共5页

摘  要:本次研究分析了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当中使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本次研究分析了2022年5月到2023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0名患有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使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90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以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静息阶段、快速收缩阶段、紧张收缩阶段、耐力收缩阶段盆底肌电值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实验组各肌电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尿失禁次数和排尿次数均显著减少(均P<0.05),两组单次排尿量均显著增加(均P<0.05),且实验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为了进一步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尿动力学指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Qmax)以及膀胱容量(BC)均有显著升高,而最大尿道闭合压(PdetQmax)以及膀胱压力(Pves)则有所降低。但实验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经过治疗后最大尿流率(Qmax)以及膀胱容量(BC),最大尿道闭合压(PdetQmax)以及膀胱压力(Pves)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实验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膀胱功能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由于对照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治疗期间,实验组有1例发生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22%,对照组有6例发生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3.33%,2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3,P=0.049)。结论 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患者使用盆底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以全面有效的帮助膀胱功能的快速恢复,更好的排尿。随着治疗理念和方法的更新迭代,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生物反

关 键 词:盆底肌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 膀胱功能 价值 

分 类 号:R699[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