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郝心畅
出 处:《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5年第1期050-053,共4页
摘 要:探讨分析左氧氟沙星临床合理用药干预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2022年1月-2024年1月时间范畴内,在本院就诊的300例临床应用左氧氟沙星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计算机内部专业统计软件实施分组操作,分别是:对照组(常规用药干预措施)、观察组(采取合理用药干预措施),每组均150例病患,统计比较两组病患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并对对照组发生的不良反应数据实施有效分析,分析其不良反应的特征。结果 两组患者的服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显示观察组总计发生例数为3例(1例皮疹事件、2例瘙痒事件),发生率为2.00%,对照组的总计发生例数为30例,发生率为20.00%,数据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更低呈现(χ2=24.821,P=0.000)。统计对照组中30例不良反应患者的基本信息,显示女性、年龄>60岁、使用剂量≥300mg、静脉给药、联合用药发生数据均高于男性、年龄在18-6岁之间、使用剂量<300mg、口服给药、单一用药的数据,比较均显示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3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累及组织器官包含皮肤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过敏性休克、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等,其中皮肤系统占据最高,为46.67%,临床可表现为皮疹、瘙痒、水肿等等。对照组30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统计分析得出,<1h占据3例,1-24h占据22例,>24h占据5例,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大多在用药后1-24小时内。结论 临床接受左氧氟沙星药物治疗患者,实施合理用药干预,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率,保障用药安全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