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佳文 李旭 

机构地区:[1]宝鸡市妇幼保健院,陕西 宝鸡 721000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5年第3期102-105,共4页

摘  要:本次研究以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了解干扰素与更昔洛韦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基于研究目标和研究主题,提前设定A和B两个研究小组,计划在每个研究小组中纳入相同类型、数量的病例,对两组病例实施对症治疗,A组患儿接受单一的干扰素治疗,对B组病例实施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2)在计划实施阶段,科室先选择A研究组的病例,最终选择的病例数为43例,对该组患儿采用退热、营养心肌、保肝等对症治疗手段。为保证研究的可比性,科室在后续的研究中也选择了43例研究病例纳入B组,在治疗该组病例时,额外采用重组人干扰组以及更昔洛韦进行治疗。为明确不同治疗方案对患儿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本文主要采用对照试验法展开研究。结果 临床治疗时,B组治疗有效的病例明显多于A组(P<0.05)。两组患儿的典型症状有发热、咽峡炎、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异常等,各类症状改善时间的组间差异显著,结果显示B组明显短于A组(P<0.05)。治疗后1个月,B组VCA-IgM阳性率显著低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各血清学指标值偏高,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各血清学指标值明显降低,B组各类血清学指标水平的改善情况更理想(P<0.05)。结论 儿童传感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过程比较复杂,能有效控制患儿的症状,但要想提升临床疗效,还要采用干扰素与更昔洛韦进行治疗,在更短时间内使疾病得到控制,更好地保障患儿的安全性。

关 键 词:干扰素 更昔洛韦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分 类 号:R725.1[医药卫生—儿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