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探讨  

作  者:靳晓辉 

机构地区:[1]宁阳县乡饮乡卫生院,山东 泰安 271403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5年第3期158-162,共5页

摘  要:深入研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同类别所呈现的超声影像特性,同时剖析其与血脂、血压、血糖水平、身体质量指数(BMI)以及吸烟史等关键临床指标间的关联性,旨在挖掘斑块类型和代谢以及生活方式要素间的潜在关联,从而为早期干预举措提供有力的循证依据。方法 选取 2022 年 3 月至 2024 年 12 月期间于我院门诊求诊的 100 名年龄在 40 岁及以上、具有心血管风险因素的患者,依据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划分为无斑块组、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以及硬斑块组。对各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全面评估,并运用SPSS 26.0软件,通过统计学分析揭示血脂成分与斑块类型之间的关联。结果 不同类型的斑块组在多项临床指标方面存在显著差别。混合斑块组的总胆固醇水平达 5.8 ± 1.2 mmol/L,高于无斑块组的 4.6 ± 0.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也偏高。软斑块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最低,仅为 1.2 ± 0.3 mmol/L。在血压方面,混合斑块组的收缩压为 140.8 ± 13.5 mmHg,高于无斑块组的 125.4 ± 10.3 mmHg。BMI 水平在混合斑块组显著上扬,吸烟史比例在软斑块组最高,达 48%。血糖异常在混合斑块和硬斑块组均显著凸显,这暗示了代谢紊乱的深重影响。结论 本研究表明,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以及吸烟等因素在斑块形成过程中具有各异程度的作用,其中混合斑块的代谢异常特质尤为显著。血糖水平的升高与斑块的不稳定性紧密相关,而吸烟则更易于促成柔性斑块的形成。针对不同风险的人群,需要拟定多维度的干预方案,将代谢异常的控制与生活方式的调整相结合。超声诊断应当成为风险监控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检测血脂、血压、血糖和 BMI 水平等指标,动态追踪高危患者的病程演变,以期在早期识别过程中达成有效干预,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关 键 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超声诊断 效果分析 

分 类 号:R451[医药卫生—治疗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