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汪敬坤
出 处:《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5年第3期162-168,共7页
摘 要:本研究旨在确定院前延迟的可改变的独立相关因素,建立院前延误预测模型,为制定缩短院前时间与减少院前延迟发生的策略提供科学性指导。方法:收集医院2021年1月1日到2023年12月31日接收所有确诊的18岁以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发病至入院的院前时间以6小时为时间间隔将其分为两组,大于6小时为延迟组(PHD)、小于等于6小时为未延迟组(Non-PHD)。全部有效数据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组为建模组和验证组,以建模组人群建立AIS患者PHD的预测模型,在建模组人群中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PHD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建模组人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发卒中(P=0.003)、首诊医院( P=0.062 )、发病时mRS评分( P < 0.001 )、DBP ( P < 0.001 )和SBP(P=0.0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在建模组、验证组画出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急性缺血性卒中PHD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建模组发生PH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6 ( P <0.001),验证组发生PH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0(P<0.001),均提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建模组和验证组的Hosmer-Lemshow检验的P值分别0.706和0.566,均提示该临床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工作效果。结论: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有45.84%发病至入院时间大于6小时,即发生了PHD。发病时mRS评分≥2分是PHD发生的保护因素,首发卒中、DBP是PHD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发病时mRS评分≥2分、首发卒中、DBP为预测因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度,以列线图的形式呈现。此预测模型对于指导制定减少PHD发生的策略具有一定价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