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本位下的“突厥”与“波斯” : 中外历史书写的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航[1]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  处:《莲池周刊》2024年第39期0032-0034,共3页

基  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古典时期希腊史家对东方形象的构建——早期东西方文化认同的史学视角研究”,编号202410183008。

摘  要:在历史研究领域,对比研究作为一种突破单一文明视野的跨文化研究方法,始终扮演着破解文明密码的重要角色。尤其在族群认知与文明认同的建构问题上,金泫辰开创性地将希腊与中国古代史籍中的异族书写进行平行比较,其研究揭示了文明自我认同机制中惊人的同构性——无论是希罗多德笔下的“βáρβαρο?”还是司马迁所述的“四夷”,本质上都是文明主体通过语言、礼制等文化符号构筑的认知边界。这种通过比较历史分析法得出的结论,不仅突破了传统东方学将“野蛮人”概念视为希腊文明特有产物的认知局限,更将中国战国时期“华夷之辨”的兴起置于世界文明进程的坐标系中考察。黄洋教授对此的学术回应则展现出中国学者特有的文明自觉。他在2013年的研究中,通过对甲骨文“羌”字考释与荷马史诗中蛮族词源学的双重解构,论证了早期文明区分“我者”与“他者”的深层逻辑差异。

分 类 号:G0[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