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育秧方式对连作晚稻生长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靓 钟金良 阮倩茜 黄惠芳 苘娜娜 

机构地区:[1]杭州市萧山区农业和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1103 [2]杭州萧山绿保家庭农场,浙江 杭州 311103 [3]杭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6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5年第5期124-127,共4页

摘  要:为探索适合杭州市萧山区及周边县市区的双季稻高效种植方式,本研究以籼粳杂交水稻甬优7872为试材,对比分析了大钵体毯状苗(Y1)、钵苗(Y2)、精量条播毯苗(Y3)和常规毯苗(CK)等4种育秧方式对晚稻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秧方式对秧苗素质、漏插率、生育期及产量构成因素均产生影响。Y2处理在秧苗素质上表现最优,其出苗率(93.4%)、成秧率(89.1%)、叶龄(5.39叶)、白根数(17.03根/株)等指标显著优于CK;Y1处理次之,漏插率较CK降低7.41%。在产量方面,Y2处理亩产达588.80 kg,较CK增产9.44%,居首位;Y1处理亩产586.81 kg,增产9.07%,其总粒数和实粒数最高(237.28粒/穗、213.17粒/穗),但有效穗略低导致产量稍低于Y2处理。Y3处理虽漏插率最低(7.90%),但产量增幅(7.78%)低于两种钵形机插晚稻。此外,Y1处理和Y2处理缩短全生育期4-5天,返青期仅需2-3天,显著提升温光资源利用效率。研究表明,大钵体毯状苗机插技术兼具秧龄弹性大、漏插率较低、高产稳产等优势,是双季稻机械化种植的优选方案,可为萧山地区推广双季稻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关 键 词:连作晚稻 育秧方式 大钵体毯状苗机插 生长性状 产量 

分 类 号:S511[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