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贺鑫
机构地区:[1]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2025年第5期093-098,共6页
基 金: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2023年度第二批学生科研项目四新四化方向课题“贵州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中的PPP模式法律问题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23FXYSXSH33)。
摘 要:“以竹代塑”作为塑料污染源头治理的创新方案,既是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关键举措,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更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乡村生态振兴与“以竹代塑”具有高度耦合性,检视现有法律规范及实践发现,“以竹代塑”专门法律体系缺位、法规标准与认证体系不全、权益保障机制缺失是制约“以竹代塑”顺利实施的梗阻所在。破解这一困境的路径为:一是建立“以竹代塑”专门法律体系,实现生态治理从政策驱动向法治驱动的质变;二是通过建立动态可调名录制度,对“以竹代塑”产品具体适用场景、领域予以明确,同时加强国内“以竹代塑”产品技术标准与认证标准制定,并与国际产品认证标准“接轨”,以在国际贸易中更具话语权;三是通过产权细分、创新保护、救济扩展及协同治理,推动权益保障机制完善。以期通过法律手段高质量助推“以竹代塑”行稳致远,助力乡村生态振兴早日实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