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庄文明[1] 彭卓伦[1] 陈国能[1] 张珂[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
出 处:《矿物学报》2007年第z1期487-488,共2页Acta Mineralogica Sinica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672124);中山大学科学基金项目(1131223)
摘 要: 围绕花岗岩体的元素地球化学分带是常见的地质现象.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自岩体顶部向上(向外),元素周期表中第四、第五周期元素的最大丰度带往往呈Mo-W-Cu-Zn(Pb)-Ag-Au-Hg的顺序排列(陈国能,1996;林小明等,2002;Chen,2007).这种分带规律在广东长坑-横江(南蓬山)矿田甚为明显.该区已知金属矿床(点)9个,其中金银矿床(点)3个,包括长坑-富湾超大型金银矿床、铅锌银矿床(点)2个、铅锌矿床(点)2个、铜铅锌矿床(点)2个、铜矿点1个.上述矿床(点)围绕物探揭露的横江隐伏岩体(重熔界面上方凸起部位)呈环带状分布,成矿元素自里向外呈现出Cu-Zn-Pb-Ag-Au的变化规律(图1).……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