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盆地多阶段演化过程中的流体成矿-成藏作用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顾雪祥[1] 李葆华[2] 付绍洪[3] 徐仕海[2] 董树义[1,2]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2]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 [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2

出  处:《矿物学报》2007年第z1期123-126,共4页Acta Mineralogica Sinica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3031;40772060);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GPMR0531);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307011)

摘  要:  地处滇黔桂三省边境的右江盆地,以广泛发育Au、Sb、Hg、As等低温热液矿床,尤其是大量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床为重要特色,是著名的扬子地台西南缘低温成矿域的主体部位.同时,该区以分布众多的古油藏和残余油气藏而备受石油地质学家们的关注,盆地内从泥盆纪至中三叠世海相地层中有多套生-储-盖组合,原始成油条件优越,因而是我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要战略区块(周明辉,1999).金属矿床与古油藏在空间上的密切依存关系,暗示了二者成因上的有机联系.本文从右江盆地晚古生代以来的多阶段演化特征和含油气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出发,探讨盆地流体活动与金成矿和油气成藏的关系.……

分 类 号:P57[天文地球—矿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