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8期2-12,共11页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基 金:中国证券业协会2001年重点研究课题
摘 要:中国证券市场低效率,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如何认识证券市场低效率的根源,却一直是证券研究领域的热点。对这一问题,学术界主要从市场有效性的视角进行研究。但我们认为,有效市场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通过市场运行机制和定价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能。在中国强制性制度变迁中,有效市场理论对中国证券市场效率并不具有完全解释能力。 我们认为,证券市场效率应为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而证券市场低效率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引致中国证券市场制度缺陷,是政府主导型外在制度安排与证券市场发展内生规律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市场运行机制与价格形成机制扭曲,造成证券市场效率的损耗。在跨越式证券制度安排下,中国证券市场迅速得以建立,实现了传统信用条件下银行主导型融资制度向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证券融资制度的有力切换,但是以付出“政策租金”为代价的。 本课题在探寻证券市场制度缺陷形成的基础上,对证券市场发展中的制度缺陷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证券市场存在“三重制度缺陷”,即结构性非均衡缺陷、体制性缺陷和功能性缺陷。具体而言,第一重缺陷,即结构性非均衡缺陷,主要是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发展的失衡,股权融资成本“隐性化”,产生“免费资本”幻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