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缺血心室颤动的心内膜电图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苏海[1] 程应樟[1] 吴延庆[1] 许美珍[1] 

机构地区:[1]江西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二附院心内科,330006

出  处:《介入放射学杂志》2003年第S1期167-,共1页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摘  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缺血心室颤动 (VF)形成机制。方法 利用 4极导管至于左室心尖部 ,同步描记到VF时的体表以及左室心单极和双极心内膜电图。结果 正常心内膜电图类似单向动作电位。双极电图呈 :rsrsrs或rsRS ,R波的存在是重要特点。 2条犬在VF初发生时 ,双极心内膜电图显示幅度、形状、频率相当规则的R波 ,随着VF的持续时间延长 ,R波的幅度、形状、频率逐渐变得不规则。其余 2条犬在发作VF时 ,双极电图的RR间期即不规则 ,但较之体表VF波仍相对规则。无论VF发生的早晚 ,双极心内膜电图的R波频率均低于VF波的频率。结论 心室内存在多个相对独立的折返环是VF的形成机制 。

关 键 词:心内膜 双极 电极 心室颤动 急性心肌缺血 

分 类 号:R541.7[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