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昆剧的战略继承 纪念中国昆剧被联合国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周年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顾聆森 

出  处:《中国戏剧》2002年第8期15-17,共3页Chinese Theatre

摘  要:上世纪80年代,昆剧艺术界对昆剧展开了大规模 的抢救工作,使清末“全福班”以来流传于世的大多数折子戏得到了继承,濒危的昆剧剧种也获得了新的生机。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昆剧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指的正是当代昆剧界继承自“传”字辈等前辈艺术家的传世折子戏,大约200余出。 对200余出昆剧折子戏一招一式的传承是一种最基本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性保护,有很高的战术意义。但作为“非物质遗产”的昆剧和一切有形的“物质遗产”在保护方式上显然有着质的区别。昆剧是一种有生命的艺术活体,纯粹的技术性继承最终不能真正地保护昆剧。我们过去关注较多的只是传统折子戏的抢救、积累、表演艺术的师承以及昆剧院团的硬件建设,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方式还缺乏系统的宏观研究,即长期侧重于管理性保护,而在一定程度上疏忽了通过理论引导敦促昆剧的保护、继承超越战术的绳墨而进入战略的轨道。

关 键 词:昆剧 昆曲 戏曲 昆剧折子戏 物质遗产 联合国 代表作 人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分 类 号:J825[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