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干扰素与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对比观察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林泉[1] 邱磷安[1] 王诗端[1] 

机构地区:[1]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353000

出  处:《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年第S1期49-50,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Liver Diseases

摘  要: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α-IFN治疗者为治疗组(Ⅰ组)30例,苦参素组(Ⅱ组)30例,60例均符合1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诊断标准。年龄>14岁,HBV-M示:HBsAg阳性、HBeAg阳性、HBcAb阳性,HBV DNA阳性,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高于正常值1倍以上,低于5倍,总胆红素正常。两组在年龄、性别、肝功能、HBV感染时间(以首次发现时间为准,但准确性差)方面无明显差异(见表1)。

关 键 词:苦参素 ALT HBV 氧化苦参碱 抗乙肝病毒 阴转率 HBeAg 复常率 对比观察 

分 类 号:R512.6[医药卫生—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