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螺旋CT扫描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晶[1] 王廷昱[1] 梁其州[1] 陈奋[1] 苏文蕊[1] 常莎[1] 王长龙[1] 

机构地区:[1]海口市人民医院,570208

出  处:《海南医学》2001年第4期53-54,共2页Hainan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利用螺旋CT多种影像后处理功能优点,重点观察肝脏扫描中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CT图像质量。方法4年行肝脏检查12000人次。扫描条件120kV,170~300mA,层厚8mm/s床速,螺距12mm,窗宽200,窗位40。最多于40秒内完成40cm范围扫描,重建工作后期进行。对1~2cm以下较小病灶,局部加薄层扫描,层厚5mm,螺距10~15mm,同时配合增强扫描,以免遗漏微小病变。结果病灶薄层扫描能清晰显示病灶内部结构特征,密度边缘等,CT发现病灶准确率明显提高。增强期扫描中多血管肿瘤在动脉期强化明显,少血管肿瘤则在门静脉期显示清晰,而平衡期延迟期扫描像有助于发现更多病灶及定性。结论扫描时机选择于注射后25~30秒及60~70秒两次全肝扫描可得到高质量分期图像;而延迟期扫描对病变诊断具重要意义。高压注射器调节:强化影像满意。图像调控:在小病灶时宜加局部放大薄层扫描;增强后门脉期窗位以50~70为宜。正确把握螺旋CT扫描技术,可以提供高质量影像,明显提高肝脏疾病的检出数和确诊率。

关 键 词:螺旋 门静脉期 血管肿瘤 动脉期 肝脏 小病灶 CT 

分 类 号:R65[医药卫生—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