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断陷盆地油气网络成藏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庞雄奇[1] 陈冬霞[1] 张善文[2] 郝芳[1] 刘震[1] 刘可禹[3] 宋国奇[2] 王永诗[2] 罗晓容[4] 

机构地区:[1]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营257051 [3]CSIRO Petroleum,P.O.Box 1130,Bentley,WA 6102,Australia [4]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出  处:《中国科学(D辑)》2008年第S1期78-88,共11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6CB202308);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03BA615A02)资助

摘  要:通过对陆相断陷盆地的形成演化特征的整体剖析和对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控油气作用的系统研究,提出了油气网络成藏的新概念.油气网络(路)系指油气自源岩中生成后,在各种动力作用下,顺输导体系向周边运移后的路径在时空中构成的三维立体系统.研究表明,油气网络由四大要素构成,它们分别是形成油气网络的物质来源——烃源灶、聚集油气的网端——圈闭、联接网源与网端的网路——输导体系、促使网路中油气运移的网势——运移动力.与其它形式的网络系统相比,油气网络有3个基本特征:一是油气网络中的物质流动和信息流动在地史过程中不可逆;二是油气网络中物质和信息的流动是以物质损耗和信息损耗为代价;三是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运烃运力.各要素在地史过程中同一时期内活跃并联合作用形成油气藏概称为网络成藏作用.网络成藏作用具有3种基本模式,即网源内成藏、网路上成藏、网末端成藏.油气勘探实践中应用网络成藏模式的关键是首先确定主成藏期及主成藏期四大要素的控油气作用范围;然后通过各网络要素叠合作用预测最有利成藏区带;最后通过要素关联机制评价圈闭含油气性并确定钻探目标.论文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列举了应用实例.

关 键 词:陆相断陷盆地 油气成藏理论 油气网络 网络成藏 渤海湾盆地 

分 类 号:P618.13[天文地球—矿床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