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韩海骞[1] 牛有象[2] 熊绍隆[1] 黄世昌[1]
机构地区:[1]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0 [2]宁夏盐池县建设局规划设计室,宁夏盐池751500
出 处:《海洋学研究》2009年第1期101-106,共6页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s
摘 要:东起舟山市金塘岛的沥港镇,跨越灰鳖洋,西至宁波市镇海区新泓口的金塘大桥,为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的主体。大桥全长为18.5km,海面桥墩近350个,桥墩附近海床冲刷深度主要包括因风浪和潮流引起的自然冲刷、因建桥使过水断面缩窄而产生的一般冲刷和桥墩阻水形成的马蹄形漩流引起的局部冲刷。河流上桥墩局部冲刷已进行过大量研究,建立了可供设计使用的桥墩冲刷计算公式,而金塘大桥位于灰鳖洋海域,作用水流为极其复杂的往复流,使海床局部冲刷深度难以利用现有公式进行计算,因此采用海域实测地形资料分析了桥轴线附近的海床自然冲刷,利用水槽正态模型试验模拟研究了桥墩附近的一般冲刷和局部冲刷。实测资料表明,该海域潮流流速大小与潮差有较好的相关关系,潮差越大,潮流流速也越大,而桥墩的局部冲刷深度也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因此,选取潮差频率为300年一遇和10年一遇的特大潮分别作为运行期和施工期的潮流边界。桥位所处的海床较为稳定,故以最新的实测地形各桥墩处高程作为冲刷试验起始高程。试验初期桥墩附近海床快速下切形成冲刷坑,随后冲刷值迅速减小,海床渐趋稳定。研究表明,该大桥所处海域总体上趋于动态平衡状态,桥轴线东段微冲、西段微淤。运行期金塘大桥附近的海床自然冲刷,一般均在1.1m以内,仅在主槽附近较大,约5m左右。试验表明,潮流作用下桥墩附近的一般冲刷和局部冲刷均明显大于自然冲刷幅度,主墩最大局部冲刷幅度为14.4m,引桥桥墩最大局部冲刷幅度为7.8~10.3m;据此可得到桥墩附近海床的总体冲刷幅度和设计高程,不仅为工程建设、运行的安全性及经济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而且可供其它海域建桥后桥墩附近海床的冲刷研究提供参考。The Jintang Bridge is the principle part of the project connecting the Zhoushan Islands with the continent. It stars from Ligang Town of the Jintang Island across the Huibieyang,and ends at Xinhongkou of Zhenhai District,Ningbo City. It is 18.5 km in length with nearly 350 piers. Reliable prediction of the seabed scour depth at the piers is the base for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bridge. The scour includes the natural scour resulted from wind wave tidal current,general scour resulted from the narrowing of th...
分 类 号:U442.32[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