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硫磷配施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7

Study of S-P Combination Effect on Soybea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继榛[1] 郑路[1] 竺伟民[1] 章力干[1] 司友斌[1] 马友华[1] 唐朝辉[1] 孙义祥[1] 王道中[1] 李龙先[1] 何新宏[1] 王安祥[1] 袁世桂[1] 陈仁虎 王永久[1] 

机构地区:[1]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合肥,230036 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合肥,230036 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合肥,230036 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合肥,230036 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合肥,230036 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合肥,230036 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合肥,230036 安徽农科院,中国,合肥 安徽农科院,中国,合肥 安徽农垦事业局,中国,合肥 安徽农垦事业局,中国,合肥 安徽农垦事业局,中国,合肥 安徽农垦事业局,中国,合肥 安徽农垦事业局,中国,合肥 安徽农垦事业局,中国,合肥

出  处:《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z1期176-181,共6页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摘  要:1998年在沿淮和淮北缺硫的砂姜黑土和黄潮土上进行了5个点的大豆S-P配施效应研究的小区试验.试验设7个处理的S-P配比水平:S0P0、S0P36、S36P36、S72P36、S0P72、S36P72和S72P72.试验结果表明,单施P比不施肥的产量虽然提高了3%~29%,但每公顷只增产了43~679 kg,而且大多数的产出低于P的投入,S-P配合施用明显地提高了产量3%~51%,每公顷籽粒的实际增产为140~1185 kg;在5个试验点有3个的增产F值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S-P配施的提高了VCR试验表明,S72 P36的产量最高,增产最多,5个点的VCR为3~12.因此初步认为,在大豆生产中,高S低P是较为理想的S-P组合.在试验的S-P配施效应中S和P各自对增产贡献分析结果发现,S的贡献占了23%~89%,大部分超过50%,S的这个贡献在高P水平下一般较小.S-P配合作用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2~6个百分点,而单施P的只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S-P配施对籽粒含油率(%)的提高不显著,仅在高P情况下,含油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施P提高了籽粒P含量,而S-P配合则进一步表现了促P作用,但P提高最多的是在低S高P的组合中.

关 键 词:S-P配施 大豆 

分 类 号:S143.71[农业科学—肥料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