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肉食性鱼类养殖效益的关键——驯养黄颡鱼进食配合饵料  

作  者:雷涌[1] 

机构地区:[1]南昌大学生物系,330047

出  处:《农村百事通》2000年第17期35-,共4页

摘  要:黄颡鱼是肉食性鱼类,以往主要是作为野杂鱼生存于池塘、湖泊中,以水体中的小鱼、虾、昆虫和各种水生昆虫的幼虫(特别是蜉蝣、摇蚊幼虫)、糠虾,小型软体动物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水产养殖结构的调整,目前我国已把黄颡鱼作为优质鱼进行人工繁殖和规模化养殖。然而水体中天然饵料数量是有限的,因此要发展黄颡鱼的规模化养殖,关键是解决饵料的人工驯养。现就两种驯养方法介绍如下:   1.动物性饵料驯养主要从市场上收购小鱼、小虾、螺蛳肉等捣碎成糊状,化水后沿池塘四周泼洒,引诱摄食。以后逐渐缩小泼洒范围,慢慢引诱上饵料台摄食投饵。经过7天驯养,达到定时、定点在饵料台投喂动物性饵料的目的(每天投喂2次)。采用这种方法养黄颡鱼是得不偿失的。一般说来,饵料成本约占总成本的40%~60%,螺蛳的饵料系数是60,以每斤螺蛳0.6元计算,每增长1公斤黄颡鱼需饵料成本36元,在多数地区显然高于黄颡鱼的市场价,所以必须研制配合饵料进行驯养,才能降低成本。   2.配合饵料驯养根据黄颡鱼等肉食性鱼类对饵料中蛋白质比例要求较高的特点,我们设计的饵料配方是:秘鲁鱼粉45%,豆饼粉10%,菜饼粉15%,次粉15%,杂粮10%,酵母粉2%,菜油1%,诱食剂2%。开始驯化时可在原有动物性饵料(鱼、虾、螺肉糜)中加入10%配合饵料,2天后相应增加配合饵料至20%,减少动物性肉糜10%,我们经过20天转换配合饵料后,可全部停止动物性鱼糜饵料,改用配合饵料,这不仅在饵料来源的数量上、质量上得到保障,在价格上也大大降低,这样才能形成规模生产,产生规模效益。

关 键 词:配合饵料 肉食性鱼类 饵料台 食台 

分 类 号:S[农业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