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光记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高正平 陈宏猷 张鹰 

出  处:《金卡工程》2000年第12期19-27,共9页Cards World

摘  要:  一、概述    磁光记录的研究工作开始于1957年,当时由 Willianms 等人使用蒸发的 MnBi 薄膜作为记录材料,用一只加热笔进行写入实验,通过磁光效应来观察磁畴的写过程。此次实验奠定了磁光记录的基础,但由于相关技术(如激光技术、精密加工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等)研究跟不上,使得磁光记录技术在此期间发展缓慢。到了七十年代,随着整个国际社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磁光记录技术基础研究的完善,磁光记录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八十年代,第一代实用化磁光盘问世。此后十多年间,从技术性能上,磁光盘产品从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单盘存储容量增加十多倍。从产业规模上,各种尺寸的磁光盘年产量超过亿张,并成为计算机可移动外存的主流产品之一。   二、磁光盘产品主要类型及其技术特点    当前实用化磁光盘的尺寸主要有130mm(5.25″)、90nmm(3.5″)、64mm(2.5″)三种,为了与 CD 及 DVD 系列产品兼容,不久将推出120mm磁光盘。现有产品中在计算机中应用的以90mm为主,音像领域中应用的以64mm为主,几种产品的当前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如图1~3所示,由图可见,φ90mm和φ64mm 磁光盘的市场规模近几年来年均以30-50%的比例增长。    从技术性能上看,磁光盘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记录容量加大和数据交换速度提高。1987年推出第一代磁光盘产品,容量 650MB(φ130mm)和128MB(φ90mm),平均存取时间为150ms,数据传输率为0.15MB/s。1993年推出第二代磁光盘产品,容量1.3GB(φ130mm)和230MB(φ90mm),平均存取时间缩短到40ms,数据传输率达 2MB/s,1996年推出第三代磁光盘,容量 2.6GB(φ130mm)和 640MB(φ90mm),平均存取时间为 28ms,数据传输率为 3-4MB/s。1999年推 磁光存储技术一直是在与磁记录技术和其他光盘技术相互竞争,相互

分 类 号:F830.49[经济管理—金融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