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恩美小说中“中国形象”的认知特点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瑞红[1] 卢春雁[1] 刘冀[1] 李艳玲[1] 

机构地区:[1]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时代文学》2008年第18期12-13,共2页

基  金:河北农业大学2007新兴学科和非生命科学课题研究论文;课题号为fsy200705。

摘  要:谭恩美的《喜福会》、《灶神之妻》和《接骨师之女》再现了典型的母女关系主题。母亲是中国形象及文化传统的载体,作为中国形象的认知符号反映出了具有美国身份的华裔作家对中国的西方式认知形象;女儿代表的是美国的价值观,经历了被动接受与主动探寻中国文化的回归之旅,再现了华裔后代的一种由向外诉求转向内在探寻的心路历程,亦反映出了美国对中国及其传统文化的认知过程。

关 键 词:女儿 母亲 中国形象 认知 

分 类 号:I25[文学—中国文学] I2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