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 平等? 博爱? 乌托邦!——论基耶斯洛夫斯基《蓝》、《白》、《红》的审美情趣  被引量:1

Freedom? Equality?. Philanthropism? Utopia ? Aesthetic Sentiment In Kieslowski's "Blue" -"White"- "Red"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云清[1] 潘华[2] 

机构地区:[1]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 [2]重庆通信学院

出  处:《电影评介》2008年第19期16-17,共2页Movie Review

摘  要:电影只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用来对人性进行思考和研究的一种工具或方式。其作品刻画人物两难的道德困境,关注个体困惑的精神世界,无不渗透悲观主义及道德焦虑。在其《蓝》、《白》、《红》作品中,在"自由、平等、博爱"主题下,浸透的却是置疑、否定、嘲讽,在虚幻演绎中,一切均是乌托邦!

关 键 词:基耶斯洛夫斯基 道德焦虑派 《蓝》《白》《红》 

分 类 号:J905[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