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调曲子的源流与艺术特征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冯彬彬[1] 

机构地区:[1]郑州大学音乐系

出  处:《美与时代(美学)(下)》2006年第7期74-75,共2页Aesthetics

摘  要:大调曲子原称“鼓子曲”,是以明中期以后至清乾隆年间流行在原汴梁(今开封)的小曲为基础,吸收了雍正、乾隆年间在北方盛行的岔曲,而形成的一种曲牌连缀体为其演唱特点的艺术形式。

关 键 词:大调曲子 岔曲 演唱特点 打枣 戏曲声腔 艺术形式 哭皇天 码头调 伴奏形式 站唱 

分 类 号:J825.61[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