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尚必武[1]
机构地区:[1]浙江工商大学
出 处:《当代外语研究》2010年第4期51-54,共4页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 Studies
摘 要:在《剑桥叙事指南》(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Narrative,2007)一书的“导论”中,美国著名后经典叙事学家戴维.赫尔曼(David Herman,2007:4)不无洞见地指出:“过去几十年见证了叙事兴趣的爆炸式增长,这一多层面的研究对象正成为多门学科和研究语境的中心。”自20世纪90年代以降,各种以“叙事”(narrative)为研究对象的学术团体、机构、期刊、丛书等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量涌现,使叙事学逐渐拥有自己的学科属性。时至今日,叙事学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俨然“成为文学和文化研究中最具体、最连贯和最确切的专门学问之一”(Currie,1998:1)。对一门学科而言,术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一门学科体系的建立和成长必然会伴随大量专业术语的出现,叙事学也不例外。随着叙事学的发展和繁荣,其术语也愈来愈多,甚至可以用“泛滥”一词来形容。就此,英国叙事学家马克.柯里(Mark Currie,1998:33)评价说:“叙事学一直就是最具冒犯性的术语扎根的地方,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阶段更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术语繁杂是叙事学研究人员(尤其是入门者)的主要困难所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