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罗燕玲[1]
出 处:《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51-55,共5页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摘 要:现代汉语句首口语词"对了"表示肯定性应答等多种语义,本文分析其语义变化以及虚化为一个功能词的基本轨迹。根据语义指向类型及句法形式特征,"对了"分为三种类型:承前型"对了1"、承前启后型"对了2"、启后型"对了3"。在口语结构中,"对了1"为述位部分,"对了2"和"对了3"则分别属于主位部分的人际主位和篇章主位。历时语料考察证明,"对了3"是由"对了1"、"对了2"在语义和功能上虚化而来。在虚化过程中,"对了"的语义同时在两个方面发生变化:第一,在语义指向上,由"对了1"的承前指,"对了2"的承前启后双指,发展到"对了3"的启后指,语义指向实现了由单纯前指到单纯后指的转变;第二,在评价性命题意义上,由"对了1"纯粹表示"肯定性评价"命题意义,到"对了2"表示"肯定性评价+引领补充信息"意义,再到"对了3"纯粹表示引领新信息而失去命题意义,"对了"的命题意义不断弱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